您當前的位置 : 嘉興在線  >  思享  >  正文
嘉興時評|懲戒有度才能教育有方
2019-11-28 21:12

讀嘉評論記者 曹起銘


近日,教育部發(fā)布了《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(guī)則(征求意見稿)》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,明確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,并對適用教育懲戒的情形以及教育懲戒的方式作出了詳細規(guī)定。征求意見稿一方面為懲戒“正名”,保護了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權利;另一方面又對教育懲戒的邊界進行劃定,切實保護學生的權益。讓教育懲戒在法律法規(guī)框定的范圍內發(fā)揮良好作用,就是對師生雙方的最好保護。

教育懲戒,是指教師和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與需要,對違規(guī)違紀、言行失范的學生進行制止、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糾正,使學生引以為戒,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職務行為。教育懲戒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,與表揚、鼓勵同等重要。沒有教育懲戒,不僅正常的教學秩序得不到有效維護,學生的規(guī)范規(guī)則意識也難以養(yǎng)成。然而,隨著近年來對體罰的禁止越來越嚴格,許多懲戒行為被歸入變相體罰中,讓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時顧慮重重。


顧慮重重之下,部分教師尚能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,對破壞正常教學秩序或有惡劣行為的學生進行適度懲戒。另有部分奉行“多做就會多錯”的教師索性放棄了對學生的管束,面對學生的違規(guī)違紀、言行失范行為束手無策。在這樣一個背景下,出臺《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(guī)則(征求意見稿)》,釋放的正是為教育懲戒“正名”、為教育觀念“撥亂反正”的信號。讓教育懲戒有法可依,保障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基本權利,能夠遏止體罰“泛化”的傾向,免除教師對于教育懲戒的后顧之憂,從而營造出寬嚴相濟的教學環(huán)境。


讓教育懲戒有法可依,保護的不僅僅是教師的權益,對于學生而言同樣是一種必要的保護。把“戒尺”重新請回講臺,是手段而不是目的,要通過必要的懲罰手段“立規(guī)矩以成方圓”,最終實現(xiàn)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目的。征求意見稿細分了一般、較重、嚴重懲戒和強制措施四級,就是通過對教育懲戒權進行標準化、明細化,明確教育懲戒的措施、手段及適用情況,防止懲戒權濫用并淪為變相體罰,切實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。

《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(guī)則(征求意見稿)》尚在征求意見階段,目前還應當廣泛聽取一線教師、家長和學生的意見,針對可實施的懲戒措施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充分論證,就落實教師教育懲戒權達成更廣泛的共識。期待精細化、科學化教育懲戒在教育行為中能夠發(fā)揮良好作用,營造出寬嚴相濟的教學環(huán)境、互相理解的家校關系與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。


來源: 評論記者:曹起銘 編輯:汪瑩 吳天根 責編:張春榮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安裝

在這里,讀懂嘉興

相關閱讀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