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業(yè)本無“天坑”
奮斗才是“天梯”
讀嘉評論記者 汪 瑩
7月是高考志愿填報季,與往年一樣,各種熱門專業(yè)填報建議、冷門專業(yè)“避坑指南”開始充斥網絡。對此,武漢大學鄧紅兵教授以“你的專業(yè)就是國家需要的專業(yè),也是大家口口相傳的好專業(yè)”為題,給考生和家長寫了一封公開信。他表示,“沒有差的專業(yè),只有差的人”,面對專業(yè)選擇“家國情懷、個人興趣、誠實善良、愈挫愈勇的心態(tài)……想必更為重要”,并勸誡大家不要盲聽盲從,“人一生很長,我們不能隨波逐流”。
十年寒窗苦,金榜題名時。希望孩子能考一個好大學、選一個好專業(yè),是天下父母最樸素的期盼。只是,不知從何時起,專業(yè)有了冷熱之分。一些工作機會多、收入高的專業(yè)成了眾人趨之若鶩的“大熱門”,那些“活苦、錢少、就業(yè)面窄、出成果慢”的專業(yè)則無人問津。更有甚者,類似“生化環(huán)材”這樣的基礎學科,也因為“錢途”差,成了一些考生和家長避之不及的“天坑專業(yè)”。
鄧紅兵教授批判的就是這種“功利化”的擇業(yè)觀,他給出的理由也相當有說服力。首先,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勞永逸的專業(yè),“什么專業(yè)都需要不斷去努力”。換言之,就算是被熱門高校的熱門專業(yè)錄取,“躺平”四年依然沒有前途。其次,“生化環(huán)材”是國家急需的科學之本、技術之源,如果人人都放棄基礎學科的研究,將不利于國家發(fā)展。最后,風物長宜放眼量,專業(yè)的冷熱是相對的,一個專業(yè)是否有好的前景,從來無法下一個簡單而永恒的結論。與其隨波逐流,倒不如把格局放大,把目光放遠。
眼下正值填報志愿的關鍵時刻,也是考生和家長最容易被所謂的“避坑指南”誤導的時候,有學者站出來寫一封情真意切的公開信,難能可貴。其實,每個時代,都不乏不計利害得失、真正熱愛基礎學科研究的年輕人。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就說過:“我沒有專業(yè),國家需要就是我的專業(yè);我從不考慮自己的得失,祖國和人民的憂就是我的憂,祖國和人民的樂就是我的樂?!?/strong>還有不久前獲得“七一勛章”的大國工匠艾愛國,最近正在刷屏的汽修班“寶藏女孩”古慧晶。不要說專業(yè)了,他們連大學都沒上過,卻憑“選我所愛,愛我所選”的執(zhí)著和“荊棘中采拾鮮花”的勁頭,硬是把普通人眼里的苦活累活臟活做到了藝術水準,成為國家發(fā)展不可或缺的“藍領中堅階層”。
由是觀之,高考尚且不能決定人的一生,選擇哪個專業(yè)就更無法決定人的一生。正如鄧紅兵教授所言,人生是長跑,是一場馬拉松,不比前一百米誰跑得快,而是一直堅持、跑到最后才是勝利。選擇哪個專業(yè),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有無興趣、是否合適,無論專業(yè)冷熱,把青春融入自己熱愛的事業(yè),以奮斗筑起通往人生巔峰的“天梯”,才能成就強國一代。
未來屬于青年,希望寄予青年。從思想深處扭轉專業(yè)簡單掛鉤就業(yè)、前途簡單等同錢途的觀念,努力讓專業(yè)選擇與時代發(fā)展同頻共振,每一個年輕的你都可以自信地宣誓——強國有我,請黨放心。
(刊登于2021年7月6日《嘉興日報》,原標題《未來屬于青年,奮斗才是“天梯”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