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嘉興在線  >  思享  >  正文
【讀嘉評論】禾下乘涼夢 代代有傳人
2021-05-24 00:27


禾下乘涼夢 代代有傳人

讀嘉評論記者 汪瑩


  5月22日,夏初時節(jié),那位被稱為“雜交水稻之父”的老人走了,享年91歲。噩耗傳來,山河靜默,天地同悲,從此春種和秋收均與懷念有關。


  民以食為天。袁隆平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(chuàng)者,也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(yōu)勢的科學家。曾經,中國人還在為吃飽飯而發(fā)愁,面對外國人“21世紀,誰來養(yǎng)活中國人”的質疑,袁隆平沖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,開始研究雜交水稻,成功選育出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。如今,袁老潛心研究了一輩子的雜交稻已經讓中國人告別了饑餓,并大聲地告訴世界“中國人能夠養(yǎng)活自己”。這份即使面對國際糧食波動,也有信心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自信,是袁老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。


  一生一件事,一逝泣鬼神。“一粒種子改變世界”,這是外界給予袁老最多的贊譽,但鮮為人知的是,當年為了找到這?!胺N子”,他14天翻遍了湘西稻田里的14萬多株稻株。“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?!?/strong>回望袁老的一生,專注田疇,淡泊名利,為“稻粱謀”,為民生計,被授予“共和國勛章”那天,還在三亞稻田里忙碌,人生最后時光,還帶領團隊實現了“1500公斤高產攻關”的目標,真正“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”,寫進了人民的心中。這種生命不止、創(chuàng)新不停、奮斗不息的精神,是袁老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。


  袁老常說自己有兩個夢想,一是禾下乘涼夢,一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。如今,水稻高產的夢想已變成現實,雜交水稻也在許多國家大面積種植。但是,糧食安全遠未到高枕無憂的時候。君今不幸離人世,“稻”有疑難可問誰?我們緬懷袁隆平,是對他功勛卓越一生的致敬,更是對他追求夢想腳步的追隨——不懈奮斗、勇敢追夢、創(chuàng)新不止,讓“禾下乘涼夢”代代有傳人。于嘉興而言,進一步弘揚南繁精神,像南繁育種人那樣繼承袁老的事業(yè),傳承袁老的品格,更好地為解決中國糧食問題、推進農業(yè)現代化提供嘉興方案、貢獻嘉興力量,就是對袁老最好的紀念。


  “禾下乘涼”是袁老一生的夢想,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在他這棵“大樹”下乘涼?他的“東方魔稻”給世界帶來了福音,但他終其一生都在提倡節(jié)約糧食。“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,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?!?/strong>于我們每個人而言,銘記袁老的提醒,感念袁老的貢獻,敬畏每一粒糧食,尊重每一分付出,使節(jié)約糧食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,就是對袁老最好的緬懷和告慰。


  “人就像種子,要做一粒好種子?!?/strong>袁老走了,我們在婆娑的淚光中回憶他的音容、懷念他的偉績、仰望他的背影,更需要從他身上和他留下的寶貴遺產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讓這粒種子在心里生根發(fā)芽,接續(xù)他所鐘愛的事業(yè)、繼續(xù)他還沒來得及圓的夢,以“禾下乘涼”“覆蓋世界”的真實圖景,致敬袁老,告慰英靈。

(刊登于5月24日《嘉興日報》,標題《今天我們如何紀念袁老》)

來源: 評論記者:汪瑩 編輯:張國強 責編:姜鵬飛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安裝

在這里,讀懂嘉興

相關閱讀
分享到: